
當我們站立太久、運動過度,或身體組織受到損傷時,常會出現腿部痠痛、疲勞感累積,甚至恢復得很慢。這些狀況背後的一個關鍵原因,其實與下肢的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要讓身體更快恢復,促進局部的血流循環就變得非常重要。其中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膝蓋後方的膕窩區。這裡的動脈血流變化,跟小腿肌肉疲勞恢復、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治療息息相關。
傳統上,人們會透過冰敷、伸展或靜態休息來幫助放鬆和修復,但近年來,一種新興的方法越來越受歡迎,那就是——振動按摩。不過,它真的那麼神奇嗎?根據《Healthcare》期刊最新的一項研究,這個問題有了更明確的答案。研究結果提供了科學證據,說明振動按摩對促進血流、加速恢復可能真的有幫助,為我們在日常保健與運動後修復上提供了新的選擇。
局部振動按摩對膕窩血流的作用有多強?
本研究透過超音波血流監測技術進行觀察,探討不同頻率(30Hz、38Hz、47Hz)的按摩槍設定與按摩持續時間(5 分鐘與 10 分鐘),對膕窩動脈血流動態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按摩槍(Theragun Elite)針對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進行振動按摩,並在治療後的13 個不同時間點進行血流量以及流速測量:振動完成後立即測量,然後每分鐘測量一次,持續 5 分鐘,最後每 2 分鐘測量一次,直到振動後 19 分鐘。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按摩槍進行局部振動按摩,確實能有效增加你身體的血液流量和流速。簡單來說,頻率越高、按摩時間越長,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就越好!
還有個有趣的發現:按摩槍關掉後,血液流速和流量不會立刻達到最高點,反而會再延遲一小段時間,這個「延遲」時間會隨著你使用的頻率和時間增加而變長。這表示按摩槍的效果並非即時停止,而是會持續影響你的血液循環。
此外,按摩後血液流速會穩定地恢復到正常水平,其中中高頻率(如 38 Hz和 47 Hz)的恢復速度會比低頻率(30 Hz)快,這可能是因為高頻震動更能有效誘發快速的局部生理調節反應,使血管張力與血流重新分布的效率提高,整體恢復時間也因此縮短。許多人以為,血液循環維持得越久,就越能把代謝廢物清除乾淨。但其實,恢復得「快」不代表效果差,反而可能是效率更高的表現。
舉例來說,當我們使用中高頻率的震動按摩(如 38Hz 或 47Hz)時,雖然血液流速和流量在停止震動後較快回到原本的基線水平,但在那段短暫的時間內,血流的強度和總量卻明顯更大。這種短時間內的大量血流輸送,就像是一場密集的「大掃除」,能快速將新鮮氧氣送達、代謝廢物帶走。
換句話說,效果好的關鍵不在於血流維持多久,而是血流在短時間內有沒有發揮最大效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重點不是時間長,而是效率高。
從圖1和圖2中的紅色框框可以看到,停止使用按摩槍後,血液的流速和流量並不是立刻達到最高點(紅色星星處),而是會有一小段延遲。特別有趣的是,按摩的頻率越高,這個延遲的時間就越長,最後產生的血流增加也越明顯。這表示高頻震動不只效果強,還會讓血液循環在停止後持續一段時間才達到高峰。
從圖3圖4中可以看到不論按摩持續時間為何,不同頻率下的血液流量隨按摩完後時間的變化,頻率越高變化取線的斜率越大(數字1~4的四條線以及5~8的四條線),恢復速度越快,代表能夠更快的循環帶走此部位的代謝廢物。而按摩時間較長(10分鐘),血流量明顯高於短時間按摩時(5分鐘)。
什麼膕窩血流這麼重要?
膕窩動脈是下肢循環的關鍵樞紐,當我們久坐、劇烈運動或受傷時,這裡的血流會因壓力或緊繃而受限。提升這個區域的血液流量,等於是在優化腿部的養分運輸與代謝廢物排出,對於預防肌肉酸痛、加速復原與增加耐力都有正面效益。特別是對跑者、自行車手與長時間久坐的族群,這樣的局部刺激手段,可能成為輕便實用的新選擇。
為何振動會增加血流?
你可能好奇,按摩槍到底怎麼讓血液循環變好的?雖然背後的精確機制科學家還在深入研究,但這篇研究告訴我們幾個很重要的線索:
- 專注局部,不影響全身:按摩槍的振動是局部的。研究發現,它能讓小腿的動脈血流增加,但心跳卻不會加快。這代表按摩槍只刺激了局部區域的血液循環,不會像跑步那樣讓全身都興奮起來。
- 血管沒有擴張,而是受到「推擠」:我們測量了膝蓋後方主要血管(膕動脈)的直徑,發現它並沒有因為振動而擴張變粗。這暗示了血流增加可能不是因為血管擴張,而更像是振動產生的機械壓力在局部對血管產生了「推擠」作用,進而影響了血流。
- 可能的機制:
- 壓力釋放效應:當按摩槍的壓力作用在肌肉上,可能短暫提高動脈的壓力,而當壓力釋放時,就像水管突然鬆開一樣,血流就會增加。
- 肌肉輕微收縮:振動也可能引起肌肉輕微的收縮。雖然這聽起來可能讓血管變窄(收縮),但有研究指出,運動時肌肉收縮反而會增加血流,這當中的複雜機制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
簡單來說,按摩槍就像一位「局部血液循環推手」,它主要透過直接的機械作用來影響特定部位的血流,讓養分更快送達,代謝廢物更快排除,幫助你更快恢復。
小工具、大潛能:振動按摩的日常應用前景
你可能會好奇,這樣的發現究竟和日常生活有何關聯?其實不論是慢跑後的腿部放鬆、長時間騎車後的舒緩,甚至辦公室久坐後的下肢解放,這類局部按摩手段都可能為使用者提供科學依據的支持。
未來,結合穿戴式感測器與 APP 導引操作的智慧按摩設備,也可能將這項技術推向更多元應用,例如:
- 運動恢復與訓練後評估
- 高齡族群促進循環
- 慢性疾病族群的非藥物血流干預手段
結語
這篇研究透過客觀數據證明,局部振動按摩不僅是放鬆的手段,更具有促進膕窩血流的實質效果。本研究指出47Hz 的長時間高頻震動顯示了最佳的即時血流促進能力,為運動後恢復、久坐後舒緩以及血管健康提供了科學依據的輔助選項。雖然本研究樣本數不多,但已為振動按摩的使用與設計開啟全新思路。或許在未來,我們在運動後的恢復選項中,會更自然地說上一句:「來點長時間高頻率振動吧。」
參考文獻
Chang, S., Hong, S., Kim, K., &
Cho, H. (2023). Effect of localized vibration massage on
popliteal blood flow. Healthcare, 13(7), 722.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13070722
作者介紹:
吳婉鈴 物理治療師
現於Motion Xpert運科物理治療所擔任所長
加入會員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