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鞋的順暢感

現今市面有許多跑鞋,消費者會依據使用後的心得,分享在各網路平台上,其中最常被討論的議題之一,就是穿著跑鞋的主觀感受與順暢感。本文以足底壓力為依據,介紹慢跑鞋的順暢感。跑步週期主要分成站立期 (Stance phase) 與擺盪期 (Swing phase),分別佔完整步態的60%與40%。站立期為腳跟接觸到腳尖離地的階段,跑鞋與足部之間力量的相互作用大部分也發生在此期,例如:吸震、支撐、回彈;其中,站立期又可細分為,腳跟著地 (Heel Contact)、腳掌平貼 (Foot Flat)、支撐期 (Mid Stance)、腳跟抬起 (Heel off)、腳尖離地 (Toe off)。

慢跑鞋的順暢感

定義跑步的順暢感

近年有些學者以「Ride」一詞來形容足部動作的順暢感,其定義就是從腳跟著地到腳掌平貼地面這區間的足部感受。2018年有學者在鞋類科學期刊(Footwear Science)發表了一篇研究(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de’ during running),主要測試兩種不同軟硬的中底,比較其在跑步時的流暢感有甚麼差異,實驗期間會在跑鞋裡放置足底壓力感測鞋墊,來測量跑步時的足底壓力變化。

慢跑鞋的順暢感

圖片來源: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de’ during running

透過每步踩踏的足底壓力,可以計算出足底壓力中心 (Center of Pressure, COP) 軌跡,此研究觀察站立期,COP在前後移動的速度變化來解釋順暢感。研究結果發現,在15%~20%的站立期,是COP前後移動速度最快的區間,此區間也是腳跟著地到前腳掌平貼轉換的過渡期。在下圖的結果為兩種中底的差異,A部分為COP的前後位置,B部分為COP前後位移的速度變化;COP前後位置相似下,不同軟硬的中底,在COP前後速度變化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較軟的中底 (灰線) 相比較硬的中底 (黑線),趨勢來得平滑(Smooth)。學者認為,良好的順暢感,COP前後速度變化應該是漸進式地增加,而並非陡峭的,軟的中底在跑步時會有較好的順暢感。

慢跑鞋的順暢感

圖片來源: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de’ during running

過渡期平順轉換的能力

理論上來說,腳跟著地到腳掌平貼區間的過渡期,足部轉換的越平順,會減少觸地後,二次撞擊的感受。如下圖左半部,為腳跟著地時,足底壓力散佈圖,大部分的壓力都分散在腳跟撞擊的部位,隨著步態前進,腳掌順勢平貼於地面,壓力瞬間向前散佈,形成圖的右半部。過渡期間,足底壓力轉換只有短短的幾毫秒,卻是COP前後移動速度最快的階段。如果轉換的過程較不順暢,會導致足部在動作過程中,發生不連貫的現象。

慢跑鞋的順暢感

台師大運動科學實驗室提供

通常較柔軟的跑鞋,穿起來感覺也較順暢,但學者最後提到,設計上還必須考慮中底反彈、緩衝、支撐性,來提升表現、減緩受傷,並與跑者的自我感知做連結;另一方面,在跑步時的下肢剛性,能否與跑鞋完美的搭配,也是影響因素。因此,並不是穿越軟的跑鞋越好,必須在支撐與順暢之間找到平衡。讀者不妨下次訓練時試試,更換不同跑鞋時,足部的順暢感是否有差異。近年的研究已經將順暢感定義並建構量化指標,未來順暢感這項指標將會廣泛應用在跑鞋設計上。

參考文獻:Lam, C. K. Y., Mohr, M., Nigg, S., & Nigg, B. (2018). 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de’ during running. Footwear Science, 10(2), 77-82.

加入會員看更多

更多最新文章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