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再度引發穿戴科技的熱潮

穿戴科技無疑是近日最火紅的話題之一,舉凡常見的智慧手錶、智慧手環還有智慧眼鏡等,所有搭載著智慧科技浪潮所延伸的各類產品日趨多樣化;除了在休閒娛樂和訊息傳遞領域上有良好的運用以外,在健康管理及照護方面,穿戴裝置的「即時性」以及「長期監控性」更是在Covid-19時期帶來不少機會及優勢。

低成本的穿戴裝置可能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2021年在Nature electronic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未來的穿戴裝置在健康上的應用十分多元,依下圖所示,這些新興且相對低成本的穿戴傳感技術將可透過不同的設計,偵測眾多的生理數值,不僅可以幫助辨別感染者及潛伏期患者,也能夠遠端監控居家隔離與治療之個案的身體變化。

例如:

  • 置入電子傳感器的表皮紋身貼:感測生理壓力的皮質醇濃度
  • 微針式貼片:生物標記的發炎程度、血氧濃度、葡萄糖及乳酸濃度
  • 智慧織品、衣服:感測皮膚溫度、濕度
  • 智慧戒指:感測血壓
  • 智慧手環、手錶:感測活動量、睡眠品質、心跳、血氧濃度、皮膚溫度
  • 智慧隱形眼鏡:感測眼球壓力、淚液蒸散速率及滲透壓、眼球表面溫度
  • 智慧口罩:感測呼吸速率、模式
  • 齒上感測器:感測治療藥物濃度、飲食狀況

Covid-19再度引發穿戴科技的熱潮

未來的穿戴裝置示意圖。圖片來源: Nature Electronic 4, 13–14 (2021)

上述這些裝置,在未來皆能幫助人們即時收集過去無法直接取得的身體相關生理資訊,且透過優化的演算法更能夠減少環境、行為與諸多外在變因於偵測結果上的數據誤差;而接觸性的穿戴裝置,例如智慧隱形眼鏡或是齒上感測器,則需額外考量裝置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電量的消耗率。除此之外,在人人皆須戴口罩的期間,若能讓低成本的口罩結合傳感器,進而偵測諸多重要的呼氣的參數,包括呼吸模式、速率和空氣傳播病原體的潛在檢測等,也許會是一個有效監測健康及偵測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行方案。

穿戴科技仍須克服的挑戰

然而,使用者在全身上下同時配戴各式各樣的智慧產品似乎不是個實際的做法,學者建議可多加研發同時具備多種功能的穿戴式產品以及善用科技技術提供使用者更可靠的數據。此外,若未來需將使用者的疾病相關資訊透過無線網路傳送給相關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數據整合,迎接而來的數據安全性、隱私性、加密等隱憂確實也需被納入考量的。

當然,若要使穿戴裝置達到全面的普及性,讓人人都可以受益於穿戴科技,而不再讓它只是潮流時尚的附屬品,那麼如何將生產成本及販售價格降低的同時還能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也許是眾多開發商首要需思考的。穿戴裝置若能持續的創新及開發,想必能夠在艱苦抗疫之際,扮演關鍵的輔助角色,也能成為最佳的防疫工具。

Covid-19再度引發穿戴科技的熱潮

參考文獻:

Ates, H.C., Yetisen, A.K., Güder, F. et al. Wearable devices for the detection of COVID-19. Nature Electronic 4, 13–14 (2021).

加入會員看更多

更多最新文章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