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能有運動效果嗎?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發布了一份報告提到 27.5% 的成年人未達到建議的活動量,並強調每週應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近年來,電動輔助自行車逐漸盛行,成為人們兼具運動和通勤的新形態交通工具,騎乘電輔自行車相比與傳統自行車,同樣必須踩踏板來推動自行車,但電輔自行車會透過馬達根據踩踏的作功來輔助騎乘,這樣的輔助便可以幫助人們騎得更遠、運動得更久。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利用電輔自行車有助於改善心肺健康和增加活動量,但該給予多少助力才能維持運動強度並提高運動的意願和時間呢?

在此基礎上,有研究團隊比較了不同電動輔助程度下騎乘者在3英里的路程中生理數值的差異。該研究招募了30名受試者,每位參與者分別進行三次騎乘,傳統自行車、低輔助水平和中等輔助水平的電輔自行車,低輔助水平為後輪提供125-175 瓦的輔助,中等輔助水平則為後輪提供200-250 瓦的輔助。

電輔自行車雖降低運動強度但提昇運動意願

過去研究顯示,電力輔助的自行車導致心律、攝氧量和能量消耗等生理參數下降,但這樣的差異並不至於對運動效果有顯著的影響,此次研究的結果在下圖中也發現十分類似的趨勢,隨輔助程度的提升,攝氧量及心率等各項生理參數皆出現下降,但運動的強度仍維持在中等運動強度的區間,代表騎乘電輔自行車同樣是有效的運動方式。

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能有運動效果嗎?

各圖中左至右為傳統自行車、低輔助水平和中等輔助水平,圖一至四分別為:能量消耗、心律、攝氧量以及自覺努力程度
資料來源: Translation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6(2)

在現代社會中運動不足是許多人遇到的問題,騎乘電輔自行車雖然會降低運動強度,但使用電輔自行車可以使人們更加容易進行運動,且對於剛入門者遇到長距離騎乘或是坡度較陡時,馬達的輔助增加其繼續運動的意願,如果能夠發揮電輔車的優點將其運用在更多領域,例如幫助通勤或是協助復健等用途將可以使電輔自行車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Alessio, H. M., Reiman, T., Kemper, B., von Carlowitz, W., Bailer, A. J., & Timmerman, K. L. (2021). Metabolic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a simulated commute on an e-bike. Translation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6(2)

加入會員看更多

更多最新文章

回頂部